» 正文 您的位置:余姚文明网 » 文明创建 » 文明校园

文明校园

鹿亭乡中心小学:让每一个孩子都出彩

来源:余姚文明网 时间:2021-09-16 09:19:00 文字大小:T|T

  近日,记者沿着绵延的山路驱车近40公里,来到鹿亭乡中心小学。眼下刚刚开学,全校老师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,兢兢业业开展着教学工作……

  该校学生名册上显示,目前在校学生只有两位数。“我在这里工作了3年,眼睁睁地看着学生一年少于一年。”校门口的门卫告诉记者,“以前,在校学生最多有800多人,教学楼、宿舍楼全住满了人,与现在完全不一样。”2006年到2021年,伴随着当地经济飞速发展,有条件的村民都举家搬迁到教育资源更好的周边乡镇或者余姚城区,鹿亭乡中心小学也随之衰落,虽然学生人数在减少,但是“让每一个孩子在家门口能上好学校”的山区教育人的初心不变。

  据了解,该校创办于1950年,校址、校名历经多次变更,于20069月并入鹿亭乡中心学校(九年一贯制)。20189月,鹿亭乡中心学校初中部并入梁弄镇初级中学,学校恢复完小建制,改用现名。

  如今的鹿亭乡中心小学采取“一站式服务”“艺术大课”形式,在学生精细化、特色化教育的方向发展。从去年开始,除了语、数、英、科,学校对其他学科尝试“微班化”教学,多个年级的学生一起上。音乐老师王恺戏言,人家大合唱还需要请来各个年级磨合,这里上课就是“大合唱”。由于地处山区,学生基本都是住校生,考虑到学生之间家庭条件有差异,学生上到学习用具下到寝室生活用品,几乎都是由学校统一采购和爱心组织或人士捐助。“学生报到后,除了可以领到春夏秋冬不同季节的校服外,还可以额外领到一套厚羽绒校服。”校长鲁双映说,“还有帽子、手套、袜子、鞋子……几乎把能够想到的东西都配齐了。我们的住校老师会负责帮学生将衣物进行分门别类,暂时不用的统一放进收纳箱里。”

  今年22岁的王恺除了是音乐老师外,还是一位住校老师。今年刚刚毕业的他坦言,得知工作地点后,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。“学校的情况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得多,学生聪慧可爱,他们在学习的时候眼睛里是有光的,求知欲很强,我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,把知识传授给他们。”王恺笑着说。鹿亭乡中心小学硬件设施齐全,除了教学楼外,还有校舍、校园绿化、活动场地以及各类专用教室,教学器材配备也都达到省一类标准。时间回到7年前,这样的“高配”场景是鲁双映想都不敢想的。

  据她回忆,当时的学校建在半山坡,格外荒凉不说,在校学生也几乎都是留守儿童,缺少父母的关心与陪伴导致不少学生的性格和习惯不太好。“通过跟山区学生的接触,我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,教书与育人这两样,我们一样都不能落下。”鲁双映说。

  近年来,在全体教职工与社会爱心组织、人士的努力下,鹿亭乡中心小学先后获得了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、宁波市现代化达纲学校、宁波市数字化校园、余姚市文明单位、余姚市交通安全学校、余姚市和谐校园、市关工委先进集体、宁波市示范资源教室等多项荣誉。(来源:余姚日报) 


更多

余姚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主办

余姚文明网  ©版权所有

京ICP备第030140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号 1012010003